首页 » 原创 » 正文

[作业]历史、医疗与社会期中作业

本文原创,禁止转载!
这门课是台湾大学历史系的课,选它也是看起来比较好过的样子,这学期选了太多了专业课了,不再多选轻松点的课会累死啊。期中字数问题不限,中医相关的就可以,写点中医小感悟。
107-1历史、医疗与社会作业
学号:xxx 姓名:xxx 科系:资讯工程系

作业布置已久,即使筹画采访对象,却始终没有定夺。非至亲好友,涉及隐私,或恐不便询问,或怕虚假敷衍;尚若亲近之人,又生不出题材,所以综合过往,参考自己,写成此作。虽一家之言,但介于时常奔忙上海各大药房医院,亦可作为参考。本文截取生活片段,讲述百姓医疗。

祖父之辈身体健硕,平日不曾病样。直至高中印象,中医仍遥不可及,虚无缥缈。想必百草味苦,偶有仔细品爵,却嗅得一丝香味,延续将死之希望,燃烧生命之律动。

已丑夏末,正得意欢悦之时,告知四姨身患癌症,病入膏肓,晚期仍不能形容,似转移全身。火速联系医院,切除病灶。不过此类病人,即使穷极医疗,也难逃一死。其家人陷入悲哀不能自拔,坚持西医亦询遍中医,许是上天垂怜,竟然逐渐康复,如今六年已过,未曾复发。西医虽功不可没,中医则更有强壮滋补之疗效。其本人细述,每用饮计,小憩片刻,则神清气爽,乏劳消除。外加其劳工出身,对癌病知之甚少,乐观豁达,遂成奇迹。彼时惊叹中医神奇,虽有西医主疗和性格辅佐,却完成不可能之可能。只惜奇迹没有复制,丙申年初,五叔配合西医,广服中药,最终因癌离开人世。

祖父体弱郁极,祖母恰好从医,懂得中医原理,每到药房,与大夫询问处方药理,检讨实验。每日熬药两缸,不懂浓缩技术,将饮水更替为粗制中药,给予祖父。疗效虽慢,却见原本不可踱步,竟逐渐讲求养生散步。细数中间五年辛劳,不可一语带过。祖父之后又遇癌症,虽为晚期,尚未转移。遂请医师,辅助机器,完成病灶切除。术后中医调养,身体逐渐自愈。

原本想来,中药取于自然,本是枯草烂叶,不会价值太多。不想偶问价格,现今中药以千元为常数,万元以上亦不稀奇。若取材自然不经加工,则稍便宜。若将原料加工,熬汁浓缩则价钱两倍以上。西医多有实际需求,可用医保(即健保)报销,中药则多为个人滋补,使用频度、报销比例较低。现今中医院除药物使用,理疗方式则与西医无异。问诊中医,个别大夫巧列检查名录,直言信赖理化结果,而中医多为猜测,故不可依赖。

丁酉春初,适逢考试,彻夜读书,直到天明,午后面对萤幕,而不得休息,如此往复三月有余,则两眼昏花,凝神而字散,时觉有游虫阴影漂离。大惊就医,西医检测并无疾患,皆不可定夺病因。此时考试临近,心烦愈加,则症状更盛。后访问本地中医,看重一老者,年过耄耋,两鬓花白,不可辨识声响,需大声贴耳复述,方可理解原意。只因年轻时桃李天下,看诊费用为普通医师十倍有余。理解年龄与医术并无直接相关,却因医院无好友,无故人,不知医术精湛之前辈,只寄托其经验丰富,体察细致,可解决西医困窘难题。

入门对视十秒,倏忽抬手搭脉,遂不敢动弹,屏息凝神。“无大碍,只因身体极虚,五脏不能养目,此时强视,则易昏花。”老者开口。虽与预估无差,却难得放松。只见他奋笔疾书,共计三十七味中药跃然纸上。楼下休息片刻,领到四箱草药,共计八千余元(台币约三万五千),用量两周。外地医院多为机器研磨,按计量分装,上海仅有传统原料,需回家自行熬煮。询问得知,上海老人多不信现代之制药技术,认为机器熬煮,有效成分损失殆尽,远逊与手工,宁可多花时间,不愿耗费原料,至于原理真相如何,不经实验,不好定夺,不过类比奶粉与鲜乳,也不可说完全臆测。至于最终效果,亦不可验证,虽未完全恢复,却也不再加重。

街边两类中草药店,或为高价保养滋补之品,平时人迹寥寥却售价不菲;或常规药房,种类万全,价虽甚高,却不失为救急良策。后者店内药柜一字排开,单柜抽屉十五为一横列,二十为一纵列,粗数大约十二柜为一排,店内共六排,分类有序,其中二排为常用药物,由机器拾取,过钢轨而聚拢成集,进入切片碾碎之工序。原以为经过如此加工,可直接包装售卖,却见随后用水熬煮,共两次,滤残渣,再用高温蒸发,得药剂粉末,导入特制塑胶圆盘中。此圆盘可谓极其讲究,中有七个小格,代表一周之七天,均等用量,倒入其中,用塑膜封牢,注明每日用量与保质期限,再由机器分拣入取药柜,不久手机收取密码,按位取件,避免中药繁多庞杂而不知所措。中药到手小巧轻便,易于保存,尤适合年轻之人,本忙于工作,无暇照看火候分寸。此类药店并非遍地皆是,小城市多以人工分拣为主,大城市却不难寻觅。本是商业机密不宜外露,却无奈患者好奇心情,又有药店急于证明其加工先进、卫生,遂凿墙面换玻璃,所谓一切流程,皆百姓可见。药不经医生手,方不给患者读,略有夸张,用来形容配药流程,却应无过失之处。

医院讲述症状,大夫开药,可立配即取,也可携带至外,另寻他处。问起缘由,多与金钱相关,或嫌医院价格虚高,或为心疼复查费用。携药方与药店,仅一位医师,不看病,专看方,一看有无药理冲突,二看是否对症下药,三看是否计量合适,全程检查完毕后,录入电脑,而开始前述流程。少数药店善用网络,网上下单,邮寄到家,其受欢迎之程度,不亚于实体门店,所谓科学日新,人亦月异,掌握时代脉象,不止商人专利,亦有反对者认为此举恐造成中药滥用而疾患更盛。

对中医之了解,不可谓专业,不可谓深刻,却为生活之实记,切生之感想。所谓中医,无外乎仰仗中华之千年历史,无数尝试冒进,用经验以至生命书写的科学。人源于自然,百草中又含无数天地自然之物质,可谓一种有益病患,则全草有益,得出经验反复验证推敲,然后成方,其后成理,最后成书。中医之灿烂,世间皆可鉴,西医体系完善,条例清楚,诞生时间较短却成就颇多,只惜人类可上天入地却不得自身机理,所谓经验与猜测虽难以服众,难以精进,却也不可完全被西医消化理解。现今二者相辅相成,待中医更进一步,西医了解原理,则两者即可统一。中医以其特殊之效用,从远古至现今,拯救无数性命,其功效远非外行可指教评画。在尊重中怀疑,在怀疑中进步,本是自然之理,亦可用于中医之发展。

愿未来再无纷争,愿世间再无疾患。

发表评论